我女兒出生當天,已經發覺她的頭老是往右邊轉。每次我們把她的頭轉往左邊,她都很自然的轉回去右邊,還有她的整個身體都往右邊彎起來。她的兒科醫生說這個情況叫斜頸症(torticollis),是因為她在我肚子裡面保持了這個動作有一陣子,需要一些時間慢慢改回來,醫生說可以先觀察一下,到她一到兩個月大的時候再決定是否需要治療。

嬰兒斜頸情況普遍,發病率大概是3.9-16%,患有斜頸的小朋友會因為頸部的肌肉繃緊而只朝一邊看,無法靈活的左右扭動。看起來好像很不舒服,但嬰兒都不會感到痛楚。最常見的是先天性斜頸,是因為在母體內的不良姿勢,和受到子宮壓逼而成。剛出生第一個月是黃金治療期,99%嬰兒在接受不多於兩個月的治療後情況得到大大的改善,所以父母要早點留意嬰兒是否有這個情況,以免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物理治療 (physical therapy)

我們的女兒到一個月大的時候,還是沒有明顯的好轉,醫生就轉介我們去物理治療。一直很好奇初生嬰兒去看物理治療能做什麼?畢竟他們不懂聽指示活動自己手腳。哦,原來是做抬頭訓練的tummy time!物理治療師給她先做評估,說她的情況其實不是很嚴重,只要做一些小運動就可以慢慢改過來。

評估過後就是tummy time。專業人士果然是不一樣,我們在家裡做tummy time的時候,我女兒都不能夠抬頭太久,很多時候只是一直趴著,我還納悶為什麼她這麼懶,哈哈。原來只要把她的手放好一點,然後我們用手給她下半身一點支撐,效果完全不同!我從來沒有看到她的頭撐那麼高,再放一些色彩繽紛的玩具在她面前,她的頭就一直撐著!

物理治療師還建議卷一條毛巾,放在她胸口,讓她趴著,對tummy time的訓練有幫助,真的是很好的建議!治療師說這樣慢慢訓練,就可以把不良姿勢糾正過來。雖然說不做物理治療應該也不會出大事情,但是從小有專業人士糾正一些我們道聽塗說的做法,怎樣說還是對小孩有幫助。

脊醫 (chiropractor)

已經做了物理治療,那為什麼還要看脊醫?因為我家附近有一家脊醫診所,專門看小孩,他們說很多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因為身體給產道擠壓而造成脊椎側彎或斜頸,從而影響睡眠,喝奶和消化等等。

我自己很小的時候看過脊醫而且覺得很有效果,令我身體的狀況有很大改善,所以一直想帶我女兒做一個評估,看一下她脊椎有沒有什麼問題。所以看到他們有優惠推廣,我就二話不說去預約!

看我們的脊醫很年輕,態度很好,解釋很多脊椎問題會導致其他的健康問題,她說年紀最小的客人只有兩週大。一開始她解釋清楚會用什麼儀器做評估還有會怎樣治療,這也是給我派定心丸,因為我很怕他們會做一些好像扭脖子等的矯正方法。

開始用任何儀器之前,脊醫先問診了解一下我女兒睡眠,吃奶,排便等各方面有沒有什麼問題。然後就開始用Nervo-scope (脊椎溫度檢測儀)在她背部一直上上下下的掃來掃去。理論是看她每一節脊椎的溫度,如果溫度偏高就代表有炎症的情況。在這圖可以看到我女兒的第一節頸椎間盤溫度偏高,右邊是紅色,左邊是黃色。可能就是她脖子常常往右邊歪的原因!

之後醫生就慢慢幫她調節第一節頸椎間盤,雖然只是用一根手指去按壓,但是對嬰兒來說還是很強的力度,所以她立刻歇斯底里的哭,哭得比打針時更兇。我只希望現在的小苦楚能換來將來的脊椎健康。

看了脊醫幾次,我們注意到明顯的改善,我女兒的頭多了往左轉,可以兩邊靈活的動。還有她睡覺的時間長了,晚上基本上是不會醒過來,哭也少了,當媽的我真的感動到落淚,因為知道很多嬰兒到一歲還是會晚上醒過來要喝奶,但是我女兒才不到三個月,所以我也覺得好神奇。

當然啦,帶嬰兒去看脊醫絕對是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這麼小的軀體,感覺特別的脆弱。即便只是輕輕的一按,都足夠讓父母擔驚受怕一整天,怕會傷到小孩。要不是我小時候看脊醫有很好的效果,我也不會這麼放心。有興趣看脊醫的父母們,還是先諮詢你們兒科醫生的意見吧。

還是那句,以上只是我的分享,並不能取代醫生的專業意見啊。

➡️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