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看這篇文章,那就代表你好像兩個月前的我,被剛出生的寶寶哭得心煩意亂,徬徨無助,想抱孩子又被人說得好像殺人般大罪,而只能到網上看看其他新手父母有沒經歷這個問題。

相信你一定聽過,尤其是出自四大長老口中:初生寶寶哭千萬不要去抱,因為會寵壞寶寶(當然,這裡說的哭是已經解決了肚子餓和濕尿布之後想要父母抱的那種哭)。每次我抱我的女兒都會被人家碎碎唸,就好像我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有時候真想對那些長輩說「你年輕的時候,寶寶哭沒有抱嗎?那你為什麼還是養了一個媽寶出來?」(OK這樣說實在是有點毒舌哈哈)

但這是事實嗎?孩子會這麼容易被寵壞嗎?

被這件事情一直困擾著,終於都要問一下我們的兒科醫生,幸好得到的答案是正面的。醫生說這毫無科學根據,孩子哭的時候去抱他們是好處多過壞處,絕對不會寵壞孩子。

其實想深一層,初生嬰兒還小,那裏懂得成年人口中的情緒勒索?寶寶他們只是想得到安全感,聞一下父母的味道,感受一下父母的體溫,這只是他們與生俱來的需求。而我們給的擁抱,就可以讓他們感到安全和信任。

給寶寶擁抱利多於弊

專家表示,小孩要到9個月大才懂得用哭鬧來獲得關注。越來越多的文獻也發現嬰兒被抱的時候會有安全感。而越被抱得多,對他們的大腦發育越有幫助,長大後會更快樂和更有自信。有研究把小孩分成兩組,一組是當他們哭的時候會給他們擁抱,另外一組則隨他們哭不把他們抱起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小孩在長大後於情緒管理和人際社交都有顯著分別。得到大人擁抱的小孩在每個範疇得分都比較高,可見小時候得到的安全感對將來的性格塑造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抱著嬰兒的時候,通常都會跟他們講話,這樣子更有助於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

哭是寶寶唯一能跟我們溝通的方法,所以不要忽視他們的哭聲,他們哭鬧也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 肚子餓了: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他們要喝奶,不過哭算是肚子餓的後期表現,不要等到他們哭才去餵他們,他們張開嘴巴,或者做著吸啜動作就代表他們餓了。

🔸 尿布濕了:這個我覺得可能每個寶寶都不一樣,我女兒好像非常不喜歡沾到尿的感覺,即使尿布只是濕了一丁點她都會大哭,開大號反而是完全不介意,還開心笑,這個是什麼道理?!不管怎樣,還是建議每兩個小時檢查一下尿布,減少長濕疹的機會。

🔸 生病了:我女兒暫時打了兩次疫苗,每次都會有一點點的不舒服,之後一兩天會斷斷續續的哭,但是那個哭聲是不一樣,是有點像在訴苦的低聲呻吟,很容易分辨出來。

🔸 想父母抱了:這個就是我上面說的那種哭,解決了所有生理需要後還繼續的那種哭,父母抱起來立刻停止的那種哭。對,就是那種哭。這個情況就看父母,是怕寵壞寶寶所以讓他繼續哭,還是抱起寶寶但是很困身,很多其他事情都做不了。我們就選擇了後者,因為聽到女兒哭不停,心總是定不下來,沒法專注做其他事情。

🔸 不知道怎麼哭了:對!有些寶寶不是餓,不是尿布濕,不是要人抱,不是生病,就是要哭。是毫無原因的哭!這種情況叫左Colic,不管怎樣安撫也沒用,只能夠等他自己安靜下來。醫生也無法解釋這情況,通常只會勸父母把孩子放在另外一個房間,以保持自己的理智。這個情況通常等到寶寶六個月大就會有改善。(天啊,想一下六個月都要這樣真的很難過)

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

結果呢?我們沒有管其他人說什麼,照樣常常抱著女兒,她兩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不再哭著要我們抱,都可以安靜的玩自己的雙手(最好的玩具!),讓我們可以忙我們的事情,那個寵壞小孩的情況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啊!

每個人帶小孩的方法都不一樣,沒有誰對誰錯,每個爸媽都想把最好的給小孩,只要你們覺得是對的就可以,不要給旁人說三道四影響到,加油!